第147章:“金花的秘密”-《天地任我行之二》
第(2/3)页
自隋朝的“罗浮山”道士苏玄朗著《旨道篇》开启“内丹修炼”的先河后,“外丹术”逐渐衰微,而“内丹术”则逐渐受到重视而迅速发展起来,到宋朝时已形成鼎盛之势。这时的玄门道教“修真者”大多数为“炼气士”。
但是,“内丹”修炼中的许多术语都借自外丹,而“外丹”中要炼就的“金丹”则被“内丹家”借来指对人体内“精”、“气”、“神”三者的修炼,以产生类似“外丹”中的“金丹”那种长生不死之丹,使人成为金刚不坏之体。
这一过程就是“修仙”阶段的“炼气化神”。因此,元朝的陈致虚说:“其(内丹)用则‘精’、‘气’、‘神’,其名则云‘金丹’,也就是修真者的‘真丹’。”一旦进阶成真正意义的“金丹真人”后,“修真者”寿命可长达千年!
《太乙金华宗旨》说:“金华即‘光’也。‘光’是何色?取象于‘金华’!也‘秘’一‘光’字在内。是‘先天太一’之‘真炁’。”可见,“内丹家”所谓“金华”即来自先天之“元气”,还有“天光”、“元神”、“真性”等诸多名目。
按道教的说法,人在未出世之前,先天之“真炁”就已进入父精母血的结合体中,待人出生后则居于两目之间的方寸之中,即藏在“心理”。因此,“灵台方寸山”与“斜月三星洞”就是指“心”!人要想长寿乃至不死,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法术锻炼体内的精、气、神,抱守真炁,炼就金丹,便可以飞升成仙,长生不死。
《太乙金华宗旨》的“元神识神”章中有“一灵真性,即落乾宫,便分魂魄”的说法。《说文》释“魂”为“阳气也”,“魄”为“阴神也”。所谓的“魂魄”其实就是源自身体的本能意识与条件发射,根源在“父精母血”。
中国古代典籍中多以“魂”为可以游离于人体之外的“精气”,而以“魄”为依附于人体而存在的“精气”,故《宗旨》说魄为“沉浊之气,附于有形之凡心”,而魂为“轻清之炁,自太虚得来,与原始同形”。
西洋人中的德国汉学家卫礼贤把“魂”译为Animus,而把“魄”译为Anima,从这两个单词的拉丁文本义来讲,都有“心灵”(mind)的意思,而anima偏重于“灵魂”(soul)方面,似有阴性倾向,而animus偏重于“精神”(spirit)方面,似有阳性倾向,卫礼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移用这两个字的,这也是中西文化诧异。
但是,在西洋人荣格的心理学词典中,anima指男性中潜在的一种女性倾向,而animus则指女性中潜在的一种男性倾向,这显然与“魂”、“魄”的实际含义相去较远,更搞笑的是在英文中animal特指四足动物。
按照这部道教典籍的说法,“魂魄”固然包容在“灵魂”中,并“分属阴阳”,但这里的阴、阳并不对应于“女人”和“男人”。其实,人在出世之前,其“灵魂”来自于宇宙的精华,这即是所谓的“一灵真性”或“真灵”。
这是万物存在于宇宙的一种特殊痕迹,即“元神期”以上等级“修真者”的“元神影像”,也可认为是所有生灵各自的“命魂”,或曰先天太一之“真性”,而当这种“真性”一旦进入人体,便判然二分,成为“魂”、“魄”。
“魂”之所以为“阳”,是因为它居于“天心”(两目之间),并含藏着“元神”。“元神”虽然也在人体之中,但实质上却始终是超越肉体凡胎的一种存在。所以《宗旨》说它来自“无极”,能“生天生地”,须得修炼。
第(2/3)页